行业动态
首页>新闻资讯>行业动态

资管新规下的财富管理如何走?

2018-06-26

近年来,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,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、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、多层嵌套、刚性兑付、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。


2018年4月27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“资管新规”)。用一句话概括资管新规的本质核心,即打破刚兑、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。


资管新规正式落地,资管行业、理财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?


6月12日,由国际金融报社主办的“2018国际先锋金融机构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”在上海举行。在圆桌论坛环节,平安财富宝执行总裁胡海波、钜派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建达、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朱彦、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琥针对“资管新规下的财富管理如何走”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
挑战与机遇并存


“资管新规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。”倪建达称,“之前,资管行业的确良莠不齐,被很多人诟病,资管新规是资管行业走向成熟和规范的第一步。与此同时,这也是对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一次‘教育’,让市场参与者变得更专业、更成熟、更健康。”


在朱彦看来:“资管新规是机会也是一个挑战。它让所有市场参与者找回初心,回归本源,重新回到‘起跑线’,做应该做的事。”


那么,资管新规究竟会给资管行业带来哪些变化?


项琥指出,“资管新规是在新形势、新时代下出的新政策,其中,最大的突破还是打破刚性兑付。新规明确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,这意味着保本理财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起初,我们理解是要去杠杆,现在看来更准确的应该是‘稳杠杆’。”


朱彦则认为,“资管新规改变行业最关键的一点是加强主动性管理。”资管新规下,未来监管套利空间减少,但并不限制资管机构在合规框架下发展主动型产品,主动管理能力更强的资管机构更为受益,“从中长期来看,各类机构资管业务加强主动管理、回归资管业务本源是必然的转型方向”。


朱彦进一步阐述了大机构和单一投资者的区别,他称,“首先,我们比投资者更理性;其次,我们真的是在花时间去研究;第三,我们会去各个标的公司做采访,把潜在的价值挖出来。”


那么,保险资管在新规下有哪些优势呢?


“其实,在不同的时间点,还是要了解客户最终的负债,以及最终的需求,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。”朱彦指出,“在长期投资方面,保险资管的优势非常明显,在短期投资方面,银行或者信托的优势更大。所以,大机构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负债端需求,寻找最适合客户的优化方案,这将是资管新规下未来的大趋势。”


短期冲击在所难免


资管新规落地后,商业银行系统无疑受影响最大,切割表内外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。与此同时,商业银行在新规落地后执行难度也会最大。


其中,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巨大,多数条款涉及银行理财且直击痛点,直接改变银行理财运作模式。在此背景下,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,对整个金融体系会产生哪些影响?


对此,项琥分析道:“短暂的冲击肯定是存在的。”


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端来看,目前信托行业大部分的资金均来源于银行,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信托的资金基本上均来源于银行和理财,为资金规避监管限制。具体来看,以主动管理为主的集合信托产品中,资金来源于零售端的大约在30%左右,70%的资金来源于以银行为主的机构客户,其中来自银行资金中的理财资金占比在50%左右。


“当前市场中绝大多数的通道项目都存在合规问题,信托公司未来能够开展的通道业务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。”项琥认为,“信托公司应加强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,审慎确定投资标的,寻找符合监管方向的业务增长点。此外,信托公司需要提早发掘新的资金来源,并加强自身的资金募集能力。”


倪建达则提出,资管新规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肯定会有挑战,会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则很难说。目前,银行都忙着把表外合并到表内,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。但这也给信托和私募基金很大的发展机会,更好地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


“资管新规把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做了大类的分等,低风险的去银行,风险偏好适度的去信托,私募基金的风险偏好则更高一点。”倪建达指出,“从政策层面来说,这样的分类不会引发大的风险,有利于资管行业更好、更稳健地成长。”


事实上,为了给予资管机构一个缓冲时间,资管新规设置了一个过渡期,监管层允许银行及资管机构在余额不增的尺度下续发资管产品。因此,资管新规下,金融机构业务调整可能分为两步:一是资产端缓慢重配,二是负债端整体重塑。


来源:国际金融报

作者:张颖